建议推动全社会养成“垃圾带回家”的良好习惯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22 16:33 累计次数: 字体:[ ]

赵德伟委员:

您提出的“建议推动全社会养成‘垃圾带回家’的良好习惯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提出了真知灼见和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您对这项工作的关心,更让我们开拓了眼界,打开了工作的思路,对我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我市正在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阶段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强有力推动下,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综合治理成效初显。

(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91个小区(市区824个、县市467个)、1328个单位(市区574个、县市754个)开展了分类管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到82.08%,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为95.21%,市区为92.9%,各县(市)都超过95%。海安、启东、海门、港闸、开发区等地探索开展了城区全域垃圾分类管理,初步形成了以街道为单位,成片区推进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多数区域引入第三方单位开展专业化分类管理,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较高,“分类有积分、积分可兑换”的积分奖励正向到户激励机制相对完善,有害垃圾收运、低值可回收物分类收运激励机制有效建立,成效较为明显。同时,经过各地不断探索,“3+5+X”分类模式和“5+1+X”推进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并逐步固化。同时,开展了农村垃圾分类管理试点工作,纳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予以强势推进。目前,每个涉农县(市)区均选择1个镇全域和109个示范村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

(二)垃圾分类宣传发动更加深入。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南通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月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1200多场次的垃圾分类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微感言征集以及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单位等系列宣传活动,采取面对面、接地气及市民群众喜闻乐见、互动参与的的宣传方式开展分类宣传,有效提升了市民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进一步浓厚了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

(三)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更趋完善。在垃圾分类规划方面,组织各县市编制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划、建筑垃圾处理、餐厨废弃物处理三个专项规划。在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启东生活垃圾焚烧电厂(600吨/日)续建项目、通州湾生活垃圾焚烧电厂(1200吨/日)扩建项目、如皋生活垃圾焚烧电厂(2250吨/日)技改项目均已经开工建设。全市规划建设的4个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海安项目、如东项目已经建成运行,市区项目正在施工建设。市区通州、崇川、港闸、开发区全面建成4座区级大件垃圾破碎站;市区依托第三方运营公司,配套建设了1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南通升达废料处理有限公司(3万吨危废/年)、南通惠天然固体废物填埋有限公司(2万吨危废/年+1万吨固废/年)、南通海之阳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废油漆桶100万只/年)、南通瑞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废油漆桶1.2万吨/年)四家公司具备处置除荧光灯管外有害垃圾的能力;南通桑德森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00万台/年)具备处置电子垃圾的能力,全市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强基础,治顽疾,促长效”总体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持续深入开展垃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动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有效建立。

(一)健全垃圾分类责任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各级党委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功能,探索建立垃圾分类分片包户制度、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大街道、社区管理责任落实力度,街镇、社区研究垃圾分类工作每季度不少于1次,推动形成县(市)区牵头、街道主抓、社区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垃圾分类指导机制。按标准配置专职人员,落实指导员、宣传员、志愿者队伍,每个小区(村)不少于3名专职人员,其中至少1名指导员、1名宣传员。同时,整合社区邻里、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专业公司、热心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协商互动的工作指导网络,每户村(居)每年上门入户指导不少于1次,实施定时定点投放管理区域在固定投放时段每个投放点都有工作人员现场指导。

(三)完善垃圾分类考评机制。市分类办对照《江苏省垃圾分类小区评价标准》和《江苏省垃圾分类小区评价表》,每月1次对市区、每季度1次对县(市)实施评价。各地分类办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街镇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内容,加大垃圾分类日常指导、参与率、投放准确率的督查考评力度,每季度监测评价1次,确保全市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被省厅认定超过90%,力争达到100%。市分类办研究推进建设市级垃圾分类信息管理平台,采用“互联网+”手段,建立垃圾分类溯源、识别、计量系统,积极推进以居民户、党政机关等为单元的分类计量管理方式,如东8月底前上线管理平台,通州、崇川6月底前建成管理平台,8月底前上线运行。

(四)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宣传阵地,加强社会动员发动,营造浓厚工作氛围。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持续组织“寻找垃圾分类达人”等典型培育宣传活动,每个小区(村)每月不少于1次宣传活动,每个县(市)区每季度不少于2篇新闻性素材向市级新闻媒体供稿。

(五)培育垃圾分类示范典型。积极培育一批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示范村、示范单位。深化港闸区全区域分类管理示范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城区推行小区全覆盖分类管理,向上积极争取开发区垃圾分类先导区示范项目。在市区选择25个小区(通州5个、崇川10个、港闸5个、开发区5个)探索开展“两定一撤”为基础的“四分类”管理。扩大农村垃圾分类试点覆盖面,加大农村有机易腐垃圾就地生态处理推进力度,总结推广成功模式,年底前试点镇全域和示范村要全面实行“四分类”闭环管理,实现有机易腐垃圾就地处理全覆盖。

(六)加强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按照“全流程闭环、全链条治理”要求,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按照各类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车身喷涂相应的分类标识,整合规范各分类小区(村)、单位废品收旧行为,纳入日常分类管理内容,同时,完善分类流向登记管理制度,各小区(村)分别建立日常收运记录,县(市)区级分拣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厨余(易腐)垃圾处置点也分别建立相应的以小区(村)为单位的管理记录,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易腐)垃圾分别建立“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全流程管理运行记录,确保各类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全程闭环。

您提出的把垃圾带回家这个做法和模式我们认为非常有借鉴意见,这个提议对于减少公共场合的垃圾量,保持环境卫生整洁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样存在会增加居民区的垃圾量,还要做好垃圾产生者的宣传和引导,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试点推行让老百姓携带垃圾回家投递的做法。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并请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烦请您通过网上办理系统反馈意见。再次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