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进南通的居民小区,时常能看到颜色醒目的“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只要扫码或者输入手机号,回收机就能打开投放口,将你放入的垃圾“吞”入后进行识别称重,兑换成奖励金发放到绑定的账户。这些被回收的垃圾去哪儿了?在“6·5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一起跟我们到南通市通州区新落成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实地探访可回收物的“旅行路线”。
流水线分拣,垃圾被精细分成80多类
在小区“兜游”的面包车,是可回收物“搭乘”的第一站。通过微信小程序,可以清晰地看到附近回收机的存储情况,一旦机器满仓,面包车就会前往回收机附近,将存储的垃圾打包装车,再运送到高栏车上。装满一车后,高栏车便会出发前往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经过过磅称重后进行卸货。进仓的每个绿色尼龙袋包裹上都贴有一张不同的识别码,这是它们的“身份证”,扫码可以对它进行全流程追溯,也方便有些遗失物品的市民进行寻找。
因为可回收物里不少都是衣物和日用品,有些市民会不小心把小物件遗忘在里面。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市民只要及时联络分拣中心,告知扔垃圾的时间和地点,就能通过识别码进行定位并“拦截”,找到误扔的物品。
被运输到占地约7000平方米的分拣中心后,工人们对包裹进行拆袋,可回收物在二级分拣线接受人工分拣。在流水线上,每一名工人都负责不同的料仓,麻利地将自己所负责品类的物品迅速分拣出来。黄纸板、花纸板、杂塑料、白膜、泡沫、书本、碎纸 …… 经过流水线源源不断地分拣,可回收物被分拣为80多个品类,在各自的料仓里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其中,衣物将流转到独立的分拣线进行特殊打包处理。另一个较为特殊的品类是塑料瓶,它们被流转到最末一道工序进行处理,被运送进自动化设备。
映入眼前的是全省首台投入使用的自动化设备,不少人会习惯将塑料瓶压扁之后丢弃,为了方便机器识别,所有的塑料瓶都会在机器内自动充气。这道工序无须人工处理,全程都由设备“包办”。能识别出来的塑料瓶流转归仓,剩余的物品将会进入“复检”线,工人对被分拣剩下的物品进行筛选,将认定为可回收的物品挑拣出来,再次送往二级分拣线进行第二次分拣,确保不会遗漏具有回收价值的物品。
压缩成“魔方”,送去“重获新生”
当存放不同品类垃圾的料仓堆满后,叉车将会前来将它们运往下一个目的地——压缩机。它能迅速地将垃圾压成1.2米高左右的巨型“方块”,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等待进入新的旅程。目前,该分拣中心日分拣量已达70吨,最高日分拣量可达300吨。分拣完成的可回收物被压缩打包后,直接送到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再生。
目前,“爱回收·爱分类”在南通市崇川区、通州区18个街道422个小区累计投放智能回收机852台,覆盖人数 48万余人。累计回收可回收物1.51万吨,兑付金额1210余万元,投递参与人数超28万人,累计减碳2.8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