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市城管局多点发力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来源: 南通发布 发布时间:2024-12-12 字体:[ ]

“您好,我市正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工作,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12月1日,退休教师老郑在如皋市育贤花园小区,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说明等方式,让居民更加直观地了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别。

今年以来,市城管局坚持以“抓重点、抓关键、抓质效”为目标,不弃微末、精准施策,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基层下沉,多一分服务、减一些负担,服务群众“零距离”,让垃圾分类成为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改善和提升南通人居环境贡献城管力量。

从“要我分”到“我要分”

“可回收物能拿去卖或投放蓝色垃圾箱,厨余垃圾单独分出来投放绿色垃圾箱,过期药品、杀虫剂、锂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定点投放红色垃圾桶,其他垃圾投放灰色垃圾桶……”前段时间,市城管局在圆融广场举行南通市垃圾分类全民行动,以“垃圾不落地、垃圾要减量、垃圾要分类、环境要清洁”四项内容为重点,现场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海报等资料,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分类标准及投放要求,推动社会单位、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治理活动,助力提升城市环境精细管理水平和洁净程度。

在社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垃圾分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校,通过垃圾分类进校园、“家校社”联动、主题班会、“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育系统垃圾分类成效;在餐饮住宿行业,围绕倡导光盘行动、强化垃圾分类日常管理、杜绝或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四个重点内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行动,把垃圾分类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以前垃圾都是混在一起的,尤其到了夏天,特别臭。现在好多了,不将垃圾进行分类,还有点不习惯。垃圾也是定时清运,环境比之前真是变得舒心多了。”家住崇川区永兴街道的居民邹先生连连称赞。

为持续推动垃圾分类走心走实,引导更多群众从“要我分”转变为“我要分”,一方面,先后出台《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南通市深入推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等,起草《南通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推动垃圾分类变成一种法律强制力规范。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微课堂、分类快闪秀、分类进万家、分类体验日等近50场线上线下活动,动员全市近130万人(次)参与垃圾分类,推动群众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

从“新时尚”到“新日常”

最近,在中海翠湖溪岸学田幼儿园分园,小四班的学生都在利用矿泉水瓶、纸板等制作工艺品。“选择合适的废弃塑料瓶、纸杯,利用其特殊的形状,经过精心雕琢,就能形成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个过程不仅是创作,而且还可以把资源利用的观念灌输到娃娃中,这是很有意义的。”葛艺娴老师说着话的功夫,一个由纸杯做成的螃蟹就成型了。

垃圾分类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为了推动垃圾分类走进寻常百姓家,南通市城管局做了大量工作。建成县区级垃圾分类宣教基地(馆)11座,举办生活垃圾分类全民行动达人比赛,邀请市民代表参观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与实用操作技巧,越来越多的市民也参与进来,肉眼可见垃圾分类正逐渐融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成为许多人的“肌肉记忆”。

“垃圾分类工作推行之初,群众不按时投放、乱放垃圾的行为还比较常见,现在好多了。通过近几年的宣传引导,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崇川区任港街道辖区城港新村的一名网格员说。

垃圾分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只有时刻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找到工作中存在的堵点、难点,才能更好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

“过去,沿街商铺的垃圾桶常年被放置在路边,里面堆满了餐厨垃圾,味道难闻,我们这些住在楼上的居民根本不敢开窗。”

近日,住在南通市崇川区姚港路时珍园2号楼的吴先生谈及姚港路沿街“撤桶并点”竖起了大拇指,自从垃圾桶撤掉后,环境变好了,心情也更舒畅了。为解决这一顽疾,崇川区虹桥街道举一反三,推出了“撤桶并点+定时收集”的垃圾分类投放新模式,使得“闹市”环境焕然一新。

一切从居民需求出发,推动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到“新日常”,这一理念贯穿垃圾分类工作始终。今年以来,南通市城管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各县(市、区)调研指导,特别是针对分类投放设施选点难、落地难、进度慢等问题,多次组织现场会商,推动分类投放设施项目启动。针对部分小区在撤桶并点“阵痛期”存在的问题,对“12345”不满意工单涉及的16个小区,进行现场辅导,协助属地单位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1317个小区(占比79.63%)建有3443个垃圾分类亭房,累计762个小区(占比46.07%)实现“撤桶并点”。

从“稳基础”到“强体系”

厨余垃圾进入生物质处理厂,可回收物进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其他垃圾用于焚烧发电,有害垃圾严格按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居民前端分好的每一袋垃圾,从离开家起,就开始不同的旅行,有着不同的终端“归宿”。

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链条中,垃圾转运站是重要的一环。“城区环卫服务中心原处理生活垃圾能力是300吨/日,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自去年8月起,通州投入约2300万元,引进先进的压缩设备、安装新的污水处理系统等措施,日处理能力提高到了400吨。”通州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主任季新介绍,自2019年以来,通州先后投入超亿元,推进垃圾分类体系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分类垃圾的全链条处置能力。

在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方面,南通市正在加快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零填埋处置。截至目前,南通市已建成5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7200吨/日;6座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厂,处理能力640吨/日;9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处理能力323万吨/年;建成县(市、区)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9座、乡镇有机易腐垃圾处理终端60座,基本做到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全量处置,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率85%。

此外,为全面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南通市城管局制定完善分类收运方案,规范分类收运车辆标识标志,推动各类垃圾收运车辆全部整改完成。截至目前,推动扩建崇川(50吨/日)、海安(45吨/日)厨余垃圾处置终端;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研究搭建“互联网+”预约上门回收平台;编制《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规划编制纲要》,健全完善建筑垃圾备案、流向、溯源机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着眼未来,南通市城管局坚持把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摆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创新探索、突出实效,以“绣花功夫”凝聚合力、补齐短板,让更多人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中积极贡献力量。